不务正业的厨子_第十二章 打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打赌 (第1/2页)

    熬香的葱油结合烧透的海米极完美的创造了一味卤料,与韧糯爽滑的面条风云际会,大名鼎鼎的阳春面,因十文钱的约定成俗,让江南石井街坊的下里巴人知道了美食的诱惑,同样的也对美食也有了新的感悟,譬如苏菜与浙菜碰撞,虽泾渭分明又相互融合。

    魔都的本帮菜深受苏菜的影响,阳春面早已是这里的传统,它不仅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魔都人的记忆,同样的物美价廉,也让来自远方的羁旅与魔都拉近了距离,纸醉金迷之间总有几分朴实,姜源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也正是这小小的一碗阳春面拉近了两人的距离。

    “怎么样?姜源小哥儿,味道不错吧。”周丰人眉飞色舞地问道。

    祖籍虽然在浙江绍兴,但几十年的生活让周丰人的骨子里早已与魔都融为一体,魔都的兴衰与有荣焉,哪怕是小小的阳春面。

    “嗯,味道不错,我已经来了几次。”姜源点点头,为了忙碌开业的事情,节衣缩食,这些市井小吃自然是他的首选。

    “嘿嘿,那你可来对了,就这里,也就是老魔都人能够找到,年轻人都去追求新鲜事物了,很少人能够在这里驻足。”周丰人见姜源亲口承认这里的味道,更是兴奋,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知道的一切。“这里的老板遵循传统,葱油、海米这是必须的,高汤熬足功夫,从不用味精或者鸡精之类的工业用调味料节省时间,可能一些比较尊重传统而又追求味道的店面都能够做到,但每一碗面条都是手擀面,就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几十年如一日,日日如此。”

    “周先生说得没错,正是手擀面的味道,没有一丝机器的味道,老板满满的心意都在里面。”姜源点点头,自从发现这里,他再也没去过其他地方。

    “是啊,这样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多数都淹没在岁月当中,唯有哪天翻阅尘封的记忆,才能记起它们,陈记阳春面不简单。”也许周丰人经历了太多的美味的消失,吃着阳春面不禁缅怀起来。

    姜源没有说话,鲜汤、劲道的面条正搔到他的痒处,熨熨帖帖的,心里舒服着呢,眯着眼睛、仰着头,正迎上一缕难得的阳光,整个心身都是懒洋洋的。

    “呵呵,人上了年纪,就喜欢唠叨,回忆过去,姜源小哥儿不介意吧。”周丰人见姜源不说话,似自圆其说地解释道。

    “在家的时候,我就喜欢和老人家唠家常,不仅仅是老人家的生活经验之谈,还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印记,比之书上来得更值得珍惜。”姜源摇了摇头,每逢寒暑假,他都喜欢和一些老人蹲墙根儿,下象棋。

    “姜源小哥儿,说得没错,不过这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朝气,小哥儿的狮子头虽然美味,但价格贵不说,还限量,有点儿隔靴搔痒的意思,太古板了,得改!”周丰人依然对姜源的狮子头耿耿于怀。

    “呵呵,周先生,我这可不是古板,这是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美食需要期待,如果太容易得到,岂不是一点期待都没有了,吃起来总会觉得平白少了些味道,这可是你们这些食客的损失啊。”姜源微微一笑,淡然地说道。

    谁知道他心里有一万个mmp啊。

    “周先生,你看这陈记阳春面也有着自己的规矩,而且这里的食客也约定成俗的遵循着某一种规矩,很少有人冒犯,大家吃得都非常开心,规矩从这里来说还是很有用的。”姜源指了指周围的食客轻声说道。

    规矩?什么规矩?周丰人有些懵逼,虽然他不是天天到这里,但也是这里的常客啊,老板与许多老食客都非常熟悉,从没有人和我说过这里的规矩啊。

    “呵呵,周先生,不知道吗?”

    周丰人老实地摇了摇头,他确实不知道,不用打肿脸充胖子。

    “你看看,这里的食客基本上都点一份面食,很少有人回碗,除非是一些愣头青的新食客才会这么做,难道你认为所有人都是吃上一份都会吃饱吗。”姜源一脸玩味地说道。

    第一天到这里吃,第一次见到这里的老板他就看破了这里的秘密。

    “为什么?”周丰人好奇宝宝似的看着姜源。

    “因为高汤、手擀面。”姜源喝了口面汤,继续说道“:高汤熬制的手段复杂,而且熬制不易,老板每天只能熬制那么多,而且又不会掺水冒充;手擀面顾名思义,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