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绝尘_363.亲自指定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63.亲自指定的 (第2/2页)

后的意思。

    郑河的民风淳朴远近闻名,尊老爱幼有口皆碑。也许是因为那个地方交通闭塞,也许因为那里的人不太开化,也许出去的人要么不回来,回来了也就有被同化。反正就是在别的地方已经绝迹、或者鲜为人知的一些民间习俗在这里却依然发扬光大。

    曾国藩领导的湘军的彪悍众所周知,李鸿章的淮军不过只是其分支而已,川军的英勇善战在**战场遭到了沉重打击,只有湘军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依然令人不敢小视。遇事爱抬扛、三句话谈不拢就和徐小明唱的《霍元甲》的主题歌似的:"冲开血路,挥手上吧。"就会大打出手。家庭观念、家族观念、地方观念极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群起而攻之。这一点,在郑河附近、沅江上下十分普遍。

    如果有人在附近被人打了,如果有弱者在路上遭到某些外乡人的欺负,只要连滚带爬的跑回郑河,站在那条青石板的小街上痛哭流涕、添油加醋的讲一遍自己的遭遇,马上就会有男人提着扁担、蔑刀和竹竿倾巢出动,去找人寻机报复。那些惹了事的人脚力好、眼力好,发现事情不对溜之大吉是上上策,如果被抓住,一顿痛打是少不了的,还会被押回来,关在臭气冲天的猪圈里与猪为伍。好在也就是关关而已,既不会杀人灭口、也不会严刑拷打,第二天就把鼻青脸肿的家伙放掉,也不怕人家报复。这就叫光明正大。

    如果遇到红白喜事,大家就都会去帮忙。那种份子钱自然有人张罗挨家挨户的去收,多少不限、出钱出物都行,就是一杯米、一袋咸菜、一个家常用的泡菜坛也行。礼单上只写送礼人的名字,却不写礼金的数量,送一千元的大礼和送一双鞋垫都是同等的待遇。除了那些像村长、供销社主任、田大和马君如的五叔马法师那样的头面人物,像我这样的沅江小龙也得和孩子们一样去抢流水席的座位,不然的话也许中饭得到下午三四点钟才能吃到肚子里。

    新婚的新郎在洞房花烛的第二天必须请郑河所有的长辈到家里来喝茶,新媳妇就得想方设法做出最好的擂茶来取悦那些爱挑剔的长辈。而郑河的长辈不像其他地方的风俗到场必须要给红包,喝完茶说一声百年好合之类的恭喜话就可以扬长而去,这就少了那么多的铜钱的臭味,多了几分亲朋好友的亲近,也有了长辈应用的尊严。

    郑河的人并不注重生儿育女,满月酒也不过就是一些亲近的女眷一起坐坐,送些婴儿穿的衣服。可是郑河人却对长辈十分尊敬。如果有某个老人去世,所有的晚辈都得去吊殇。不是简简单单的在灵前烧烧纸钱、磕个头那么简单。从跨过临时作为灵堂的堂屋门槛的那一步开始,就得三步一跪、七步一叩首,如果是自家宗祠的老人,更要一路膝行。

    那些德高望重的老人的寿辰更是会受到高度重视,不仅会请吹鼓手,还会请花鼓戏的戏班。唱一些《林英观花》、《跳粉墙》、《捡菌子》、《双下山》、《蓝桥会》这类喜闻乐见的老剧目。当然会请当地有名的厨师*办寿宴,还会请知客先生主持仪式。马君如的五叔是郑河德高望重的长辈,又是大名鼎鼎的马法师,六十大寿的时候办得十分风光。在披红挂彩的堂屋里给他磕头的一拨又一拨,黑压压的一大片。

    既然是马君如的五叔,三位一体的三大美女当然会全部到场。在款款下跪磕头的时候,田西兰看见我也在,马法师的家人堆里撅着屁股给来参加寿宴的人还礼磕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就指给翦南维看,漂亮女生也吓了一跳,急忙问马君如。豆腐西施也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五叔为什么会喜欢一休哥,这是他亲自指定的,还说要收他为徒。"

    小女生和女老师就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她们都知道马君如的五叔是远近闻名的巫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