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绝尘_298.水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98.水溪 (第2/2页)

层楼的上下也就是两室一厅一卫的普通建筑,后面还有一些盖了些平房的后院而已,没什么特别之处。田大把我领进了楼下的一个房间里对我说:"从今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

    走进那个房间里才知道大哥大的实力。里面一色的实木家具,满满当当的摆满了整整一屋,电视机、影碟机、录像机一应俱全,真皮沙发、席梦思*,还有当时很高档的那种窗式空调。田大轻描淡写的告诉我,这些家具、家用电器都是朋友们送的。想想也是,人家是大哥大,其他的人巴结都来不及呢。

    我对这个房间当然很满意,南正街的时候家里当然是木板房,年久失修,也就有些东倒西歪的;到了慈利火车站二嗲嗲那里,就是用油毛毡、楠竹、塑料薄膜搭成的小棚,连张*也没有,就睡在晚上凑在一起的餐桌上;到了武陵长风酒家,有了属于自己的小板壁房,也有了自己的竹凉板,如果不离开,包括梁姐在内的那家店都会是属于我的。

    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田大把他的家说成是我的家,还是喜欢这屋里中西合璧的家具,也喜欢长这么大以来,还是自己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这么舒适而牢固的砖墙房。只是更令人惊喜的就是在*榻的枕头边,我发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那是清代乾隆年间蘅塘退士以沈德潜的《唐诗别裁》为蓝本,收录诗三百一十首的那个版本,更重要的不是我当时对诗词感兴趣,而完全是对自己童年的一些回忆。

    因为我生在大年三十,生下来就有九斤,是个大胖小子,又因为我的母亲在随后的几天就突然撒手人寰,峡州那条铺着青石板的南正街上的王氏家族不愿意把我送进儿童福利院,那条街的大人也决心依靠众人的齐心合力把我养大,我就因此成了一个吃百家饭、穿百家衣、睡百家*的孩子,就成了那条街上最受人*爱的宝贝。

    那个开杂货铺的杨大爹(详见拙著:都市系列长篇小说第二部)就是这样。把我放在他那大大的长柜台上给我嘴里塞些好吃的,就让我光着小屁屁在上面爬来爬去。杨大爹就有这样一本既通俗易懂又好进行诵读,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编纂的《唐诗三百首》。

    于是还是小小年纪的我就已经听过骆宾王的《咏鹅》、白居易的《草》、王维的《鹿柴》,就懂得李绅的《悯民》、杜牧的《清明》、孟郊的《游子*》的意思,就会奶声奶气的背诵卢纶的《塞下曲》、杜甫的《绝句》、张继的《枫桥夜泊》,后来,还刚刚踏进小学校门的我就已经能够把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蜀道难》、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长篇大论背得滚瓜烂熟,被那条街的人都一致认为是神童了。杨大爹后来也承认,那些儿童的早期教育看来也是很有成效的。

    后来,金蓓怀上了小道以后,她的那些姐妹送了她一大堆各式各样的胎教仪,就把什么《爱和乐》、《宝宝的异想世界》、中国的《国乐启蒙》和外国的《莫扎特效应》、《唐诗宋词》、《宗教音乐》统统通过她的那个膨胀的肚皮放给仍在襁褓之中的孩子听,对于那种因此能提高孩子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智商的说法深信不疑。结果小道生下来并没有显露出什么过人之处,至于那些令人瞩目的过人之处都是后天杨大爹教会的。我就怀疑那个女子一头秀发里面是不是一个海绵大脑,那个女分析师就会气得要命,就会检讨自己贪多求全,要我再给她一个机会试一试。

    那天,在田大家里我的房间一看见《唐诗三百首》那本书,就有一种老友重逢的感觉,就毫不犹豫的把那本薄薄的小册子放进了自己的行囊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