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茶室 (第2/2页)
徐氏嫡脉已经绝嗣了,这县伯的爵位,按例要减等世袭,再传下去,不就是县子了?” “不,是减两等,由分支继承,该是县男,勉勉强强搭上县爵最后一等,大约有三百户?” “我记得这种绝嗣,朝廷会派专人核查,如果主脉那边不是意外,而是人祸,还要追究徐氏罪责,到时候别说旁支继承,恐怕还要追责。” 另两个人讨论着如今大晋爵位制度,渐渐偏了话题。 当然,不排除是他们特意为之。 别人家的家事,总是不好谈太深的。 更何况,当年徐长苏这一支为何远走京府,他们可都是知道的。 徐长苏这一支,真要追溯起来,爷爷那一辈,其实是主脉。 只因在族中争权失败,一怒而去,这一走就是五十余年。 如今这新岭徐氏主脉绝嗣,按照道理来讲,徐长苏也该有袭爵之望。 可······当年这爵位他爷爷争夺时,尚是县侯,按照大晋帝国朝堂爵位法,这降了两代,就是县子。 县子能有三百户的封地,当然这是虚封,也就是每岁按照定额领取钱粮,挂个虚职养着。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隐性的特权。 在大晋朝,爵位这东西,相当多,光是开国年间,为了笼络那些投诚的家族,以及出人出力的本地豪强,起码发出去了百八十个县侯以下的爵位。 当然大部分都是不世袭的,或者是减等世袭。 这玩意儿其实不如想象中那么好,也就是个名头好听,实权基本上没有。 苏素知道这几个友人的意思,是在劝他不要争这个虚名,多捞点实利。 因为如今风向······不大对。 自打开国之后,大晋就在收紧口子,收回各种爵位。 开国那两百多个高级爵位,如今还在的,不过三十多个,而且都降到了县伯之下。 尤其是近些年,往往一年就要废除十几二十几个爵位。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什么意思。 大晋,不想养着这么多封爵。 苏素明白他们的意思,但有一点他很看中,也是很容易为人忽视的一点。 封爵······能开家祠,受乡县香火。 这点意义其实很大。 有了这个名义,就能做很多事情。 如果所料不差的,大晋真正要打击的,其实就是这种特权。 因为家祠对外开放,广受香火,其实是修道世家的惯常做法。 一个家族,人口再多,就算多达几百上千人,又能有多少香火? 不接受外人香火,纯凭自家人,最多能撑得起乡村一级的土地神职,但再多,就不能够了。 地星上曾有一位民间散修量化香火,进行过考证,关于香火与鬼神祭祀的关系。 普通鬼魂一餐,仅仅需要半个单位的香火,就可支持一月不食。 三口之祭祀,一次约为七到十个单位的香火。 祖先三代人按十位直系祖先计算,一年需要六十单位香火,一月就是五个。 一人上香,三天则有一个单位香火。 因此需要三口之家两个月祭祀一次,一年就是六次,或者独生子女,每年一百八十天上香,正好能使得祖先勉强维持温饱。 这就是堪堪挣扎在温饱线上。 据这位知名不具的散修之论,要想要祖先过得滋润,最好是除了两月一次的祭祀之外,每月初一十五上香,或者干脆每天都上香一次,如此能让祖先过得稍稍滋润些。 祖先之灵过得好了,不再挣扎在饿死的边缘上,这才有余力保佑子孙。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就是基于这种祭祀的道理才提出的。 后辈子孙不懂祭祀,饿死了祖先灵,或者祭祀不足,导致三代祖先都挣扎在温饱线上,还指望祖先保佑? 试问······这种快饿死的祖先,哪来余力保佑你这种不肖子孙? 祭祀之道,香火之说,虽说虚无缥缈,但也自有道理。 按照这种量化计算,要撑得起一位县城隍,至少要有二十五万香火,每天六百人上香,才能维持神职,收支平衡。 乡下土地之神,则需要平均每天十人上香。 对外开家庙,受香火,能供养家神,主持阴世气运,庇佑子孙。 这才是爵位的真正意义。 封爵之贵,就贵在这里。 能供养出高级鬼神,而这,就是一个修道家族的根基。 苏素要不是修行中人,也不能堪破这里面的奥秘。 如今既然知晓,那自然不可能白白让出去。 不过这里面的计较,却不好对外人讲。 “道门根基,一半在于灵界,这里却不能放弃,无论如何都必须要掌握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