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家父曹孟德,多子多福_第一百五十八章 盖棺定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八章 盖棺定论 (第1/1页)

book chapter list

    曹昂作为穿越者,带着后世的思想,其实是比较赞同孔融这种说法的。
    孝顺当然没错,可是愚孝就错得离谱了。
    往深了说,这其实是社会伦理的深度映射。
    就是人们在老了之后,该如何分配社会资源的问题。
    在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资源有限,是必须要优先供应有劳动力的人们。
    好钢用在刀刃上。
    保证了足够多的劳动力,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而上了年纪丧失劳动力的老年人,地位就显得尴尬了起来。
    全世界范围而言,出现过两个极端。
    一是小日子国家,在古代时,由于食物有限,不得不将家里的老人背到山上,任由老人在山上自生自灭。
    然后将有限的食物让给年轻人。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
    毕竟小日子土地实在是贫瘠,也种不出什么像样的食物来。
    只有优先保证了年轻人的食物,才会使得自己的族群不会被社会淘汰。
    可在华夏文明圈内,自然是绝对不会允许出现这种事的。
    因此所有人都会异口同声的鼓吹孝道。
    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在老了以后,会有人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自己。
    再往深层次说一点,这不就是人性中极度自私的一面吗?
    适当的孝顺,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可当孝道被整个社会舆论所裹挟,自然也就走到了孝道的负面,从而引发一些社会不良现象。
    比如二十四孝,简直就是一个比一个秀三观的下限!
    更何况,还有利益夹杂在其中,更是将孝道裹挟得不伦不类。
    孝道,也是被别有用心之人,当作工具利用罢了。
    这些道理,曹昂当然是懂得的。
    现在的曹昂,虽然贵为天子,被群臣奉为圣人,这些话也是不敢说出口的。
    因为没有哪个人,敢以一人之力,去对抗整个社会舆论。
    曹昂不禁在心里腹诽道:
    “孔融啊孔融,你是莽村出来的吗?你咋这么莽呢?别以为你的先祖是孔圣人,你就可以在这里大放厥词!?”
    “不过朕也是佩服你的孤绝与勇气!敢用这样的言论,来惊醒世人!”
    天子沉默不语,大殿内的群臣早已是议论纷纷。
    不过他们都是一脸义愤填膺的样子,纷纷指责孔融大逆不道,恨不得将孔融逐出朝堂。
    唯独御史大夫诸葛亮,选择保持了沉默。
    这种话题,或许是诸葛亮不屑于参与。
    也或许是不便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