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有仙气_第五十五章 夫子的食单之牡丹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五章 夫子的食单之牡丹鱼 (第2/2页)

道:“朝盘鲙红鲤”;

    晚唐夏彦谦的《夏日访友》诗则有“冰鲤斫银鲙”;

    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宠妃花蕊夫人的《宫词》亦提到“日午殿头宣索鲙”。

    可见唐至五代时,生鱼片不但是宫廷中常见的食品,也是平民的日常菜肴,甚至出游时也会就地取材。

    生鱼片亦是于唐代传至日本,最终流传至今。

    宋辽金元宋朝时食用鱼脍依然很普遍,文献中有名可吃的鱼脍达三十八种,如“鱼鳔二色脍”、“红丝水晶脍”、“鲜虾蹄子脍”、“鲫鱼脍”、“沙鱼脍”、“水母脍”、“三珍脍”等。

    相传扬州城内梅圣俞家有一女佣擅做鱼生,欧阳修知道后,便常常带鲜鱼找那位女佣为他做鱼生。

    此外,苏轼与陆游都喜欢吃生鱼片,他们现存的与鱼脍有关的诗词就分别有十三首和三十七首之多。苏轼的《将之湖州戏赠莘老》列举了湖州的美味,其中一句是“吴儿脍缕薄欲飞”,就是指湖州的生鱼片。陆游《秋郊有怀四首》提到“缕飞绿鲫脍,花簇赬鲤鲊”,又有《醉中怀江湖旧游偶作短歌》写道“野鱼可脍菰可烹”。

    可见,这个时代,真的是喜欢吃生鱼片的。

    黄蓉也不例外,她出生、长大的桃花岛,便在浙江舟山群岛区域,便是吃海货长大的,对生鱼片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

    那是父亲的味道。

    林秋自然不知道自己拿出来的食物让黄蓉回忆起了小时候,将菜刀案板放好,笑道:“食物这种东西,当然是要越鲜活、越珍稀才好吃,若不是这种牡丹鱼只产于极北寒域的热海,怎能被冷热夹攻出如此鲜美的肉质?又如何能让人生出吃万里艰辛的美感?不多说,你便等着一饱口福吧!”

    林秋握着刀,专心下刀。

    他刀工并不熟练,虽然被系统强行灌输了大厨的知识,但面对精细操作的时候,还是力有不逮。

    在夫子的世界,极北寒域有海,海底有火山,常年不冻,故名热海,热海深处有鱼名牡丹,形容其肥嫩娇艳,若以刀竖切,每片鱼肉状亦若牡丹。

    这等说法,大概也只有夫子及其大弟子李慢慢这等人物才能知晓。

    牡丹鱼极为肥嫩弹滑,菜刀纵使锋利也很难入皮而不乱,需要出神入化的刀工才能剖出一片完美的鱼脍。

    林秋切的极为缓慢而用心。

    若是河鱼生切便不能太薄,因为过薄会丧失口感,而牡丹鱼产于深海,肉质极弹,所以越薄越好。

    若是刀工绝佳,先后两刀落处之间仿似并无距离,那么提刀起时,刀面上便能附着一层薄如蝉翼的白色鱼片。

    不过,林秋的刀工终究太差,不能切出那完美的薄薄一层鱼脍来。

    但因为用心至极,倒也能凑合。

    酱油和一种青色的调料还有姜汁,已经被林秋调和好,倾尽碗中。

    这是“夫子的食单”,材料分毫不差,但因为功力的缘故,终究差之毫厘。

    那么,便与夫子追求的至极美味,谬之千里了。

    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若是林秋这一份牡丹鱼鱼脍放在夫子面前,绝对摇头叹息,推而不食。

    真是浪费了。

    暴殄天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