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2章 文曲星的风范(为JJM盟主加更) (第5/7页)
一害了杨沅,那可是她们一生之恨了。” …… “我去北国,与肥玉叶无关!” 菊庭里,杨沅对追进来的冷羽婵和薛冰欣说道:“事实上,从我在殿试时对官家提出,我大宋对金国应该‘以礼相待、以武相制’开始,有些事我就避无可避了。” 杨沅在椅子上坐了下来:“除非我和临安府的乔老爷一般,左右逢源、八面圆通,不站队任何一边。 我既然做了选择,那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一定会有过独木桥的时候,不可能全是康庄大道。 我若不去,那么旁人骂我哗宠取宠、投机媚上的话,便都坐实了。 从此以后,我就只能夹起尾巴做人,成为天底下的一个大笑话。更何况……” 杨沅看看冷羽婵和薛冰欣、艾曼纽贝儿三人:“你们以为,我不请旨,就不用去了? 等到官家不得不下旨让我去的时候,那就不只是脸面难看的事了。 到时候,万一派我一个副使的身份。我凡事不能做主,那就更加难做。 我现在请旨,就能把握主动,把正使抢到手,这样反而方便我行事。贝儿,跟我到书房来!” 杨沅说罢,便向书房走去。 艾曼纽贝儿跟着走了两步,忽又站住,回身看了看薛冰欣和冷羽婵。 “薛姑娘,冷姑娘,杨先生说的是对的。” 贝儿认真地道:“在我们西方,有一句谚语:欲承王冠,必受其重。 我知道你们担心他的安全,可是敌人已经举枪冲锋了,难道杨先生还能掉转马头做一个可耻的逃兵? 如果,呐喊最大声的那个骑士率先做了逃兵。 可笑的是,他还死在了追兵的枪下,那么他死掉的将不只是生命,连他的荣誉也彻底完蛋了。” 贝儿向二人点点头,转身走进了书房。 按照杨沅提出的几个要点,贝儿一番斟酌后,便写出了一封奏疏。 杨沅主动请旨,愿意出使金国,并且特意点明,他要做正使。 正使也没有绝对权力。 在使团出发之前,皇帝会召开一次御前会议,定下和谈的基调,划好底线。 使节能做的事,就是在划定的上线和下线之间辗转腾挪,尽量让谈判结果贴近对自己有利的上线。 他是没有权力跳出框架去和对方交涉的。 比如说,朝廷制定的大框架是“和”。 那么他能做的,就是在达到“和”这个大前提下,尽量争取对本国有利的条件。 他不可能跳出朝廷给予他的权力,去决定是不是要“战”。 尽管如此,如果没有一个正使压在上头,那么杨沅在出使期间就是整个使团的负责人,他将拥有比其他使团成员更大的自由度。 虽然贝儿所在的国度要比大宋这个东方帝国小的多,可那也是一个国家。 作为一位大公爵的女儿,她还参加了多国军队组成的远征军,在异教徒的国度打过仗。 所以贝儿的视界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她能理解杨沅的选择。 她把写好的奏疏交给杨沅,迟疑了一下,轻轻问道:“杨先生,这次出使会很危险吗?” “干嘛,担心我啊?”杨沅正浏览着奏疏,听到这话,不禁抬起眼来,调侃了一句。 这一抬头,杨沅便看到了她眸中一抹来不及掩去的关切。 那种担心的神色,和羽婵、冰欣如出一辄。 杨沅语气一顿,声音便又温和了许多:“你不用担心,完颜亮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只要我能号准他的脉,不管我在他面前如何反复横跳,他不但不会杀我,还会把我当成一个大宝贝呢。” …… 次日早朝,杨沅以临安府南厅通判的身份,上朝面君。 公开场合下,这是杨沅第三次见驾。 第一次,殿试奏对,杨沅以贡士身份,请雪岳飞之冤,定秦贼之罪。 第二次,金兵耀武于蔡州。杨沅以状元身份上书论国事,析金人动机,申“以礼相待、以武相制”的原则。 第三次,金军陈兵于两淮,又放出和谈消息,软硬兼施,欲逼大宋改变新君登基以来积极的对外政策,甚而做出更大让步。 杨沅则以临安府通判的身份第三次上书,请求代表大宋与金人谈判。 金殿之上,杨沅再一次重申了他坚持的“以礼相待、以武相制”的对外原则。 杨沅用一段简明扼要的话,对这八个字做了一番注解: “大宋不挑战,不惧战。你要和,我应和。你要战,我便战。我要和平,所以备战。 我有一战之力,方能避免战争。若不修武力,一味求和,只能迎来强者的刀剑!” 杨沅这番话,也定下了他作为宋国使节出使金国的谈判基调。 最终,在只有副皇帝赵璩阁下一人投出反对票的情况下,官家做出了派遣杨沅出使金国的决定。 为此,赵瑗给杨沅加了“翰林学士衔”,作为此番赴金和谈的正使。 翰林学士是正三品。 宋国在和他国往来时,经常用类似的方式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