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09 做生意就像谈恋爱 (第1/1页)
2000年虽然不比刚刚改革开放那会儿。 但是下海捞金的人哪一个不是揣着全部身家在泥水里打滚。 爬起来了自然是腰缠万贯挥金如土。 但是一头栽下去了,滚了一身泥巴不说,心里也难免会比别人矮一头。 毕竟风光背后都是一把血一把泪。 这辈子李洋虽然没折过身子,但是上辈子笑脸赔了,腰也弯了,就差撕掉脸皮上最后一层遮羞布。 何久跟毛有为都是那种风里来雨里去,在商场上赤胳膊上阵的草莽汉子。 真要让他们去干那种精细活儿,别说他们自己,就连李洋也不大敢相信凭这两个泥腿子能做出花样来。 但是开超市不一样。 开超市要的是胆子。 有本钱就上大的,没本钱就窝在小卖铺里。 至于什么管理什么营销学,那都是课堂上忽悠人的假把式,真到了拉出去溜溜的时候,还得看手段。 何久在街机房里混了大半辈子,毛有为的百货大楼开了起码十年,要说手段。 如果不是光溜溜地重生了一回,李洋也不敢说他就一定比这两个老狐狸玩得更顺溜。 所以见两人一副将信将疑的样子。 李洋心里也是直冒火气。 这两个老油条。 竟然还被这种事情给吓住了,这不是埋汰人么。 “老毛经理,你是开百货大楼的你比我懂行情,你自己说开超市这事成不成?” 这都什么时代了。 再让李洋去白手起家从杂货铺开始干起来,他肯定不乐意。 “要我看,我觉得利润肯定有,但是本钱是个大问题,就凭咱们俩肯定鼓捣不起来。” 说完朝李洋瞥了一眼。 毛有为这老家伙,一看就是那种人老成精的。 摆了摆手。 既然决定了拉人入伙做生意,李洋也不藏着捏着,该有的担当还是要拿出气魄来。 “本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我就问如果真要干的话,你有没有把握。” “有本钱的话,不敢说一定挣钱,但是肯定不会赔本。” 毛有为也是有担当的人,倒是没说出什么让李洋憋气的话。 松了口气。 眼睛又落到何久脸上。 这家伙自从开了电玩城之后,心思也越发的比以前小了很多,李洋还真怕他撂挑子。 被他盯得有些心虚。 憋了老半天,何久总算是开了口。 “开超市我不反对,但是电玩城的生意怎么办?”吞吞吐吐的说了一句。 何久对李洋是真有些发憷。 自从被李洋拉上了贼船,眼看着这家伙就跟坐火箭似的,一步步从县城到省城。 想想就连当初还需要仰望的柳三,这会儿到了李洋面前都成了小字辈,何久心里就有些莫名地兴奋。 兴奋之余也忐忑得厉害。 人就是这样。 一旦被人拿准了命脉,啥时候看着心里都有点慌。 “还能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又折不了你身上几两肉,你怕什么。” 没好气地骂了一句。 李洋觉得跟这家伙说话就是纯粹浪费口舌。 如果是一年前,说这种话,李洋还真没什么底气,毕竟也是百十来万的生意,不可能说撂了就撂了。 但是现在嘛! 百十来万的生意,他还真不放在眼里。 “这还不是人穷胆子小给害的,你以为谁都跟你李大老板一样,住这么大的豪宅,随随便便扣扣小指头就是百儿八十万的进账。” 说到最后。 见李洋瞪着他,脸上一副你继续说下去的表情,连何久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继续胡诌下去了。 嘿嘿笑了笑就闭嘴不提。 “行了老何,李洋说得没错,真要干的话,电玩城那边的事情处理起来也简单,又不是多大的事情,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 就你们折腾那么大一块地方,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多少,还不如索性关门另谋出路。” 毛有为说完。 李洋都忍不住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眼睛朝何久看过去,意思也是不言而喻。 看看! 看看人家这魄力! 这才叫干大事的。 就电玩城那么点生意,这老小子反而还计较上了,李洋也是真的没话好说他。 “那就干了?” 被两人你一言我一句地挤兑了一阵,何久心里也思量开了。 反正跟着李洋这家伙,树大好乘凉,干成了自己躺着赚钱,干不成,天塌了还有个儿高的顶着。 想想以李洋现在的身家,开个超市估计还真不算什么事情。 虽然不知道李洋在省城到底是做的什么行当,生意做了多大,但是光是看着这么大个房子,怕也不是一般人住得起的。 何久又不傻,自然知道该怎么选择。 “那这事就先这么定了,不过咱们既然要做,那就把事情做得稳稳当当的,别到时候还没开张就出了什么幺蛾子。 这样,老何,毛总有经验,前边的事情你就委屈一下,多配合他,至于电玩城那边,回头我跟海龙联系,问问他是个什么想法。 中午咱们先去老余那边吃顿饭,完了下午我开车带你们去省城这边的几个超市里转转,也看看人家的样板。” 虽说国内的大型超市也是刚刚兴起没几年的时间,但是省城毕竟是省城,开业的也有好几家,而且生意的火爆程度李洋也是看在眼里。 让何久跟毛有为过去学学人家的经验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是因为时间的问题,他甚至想把两人送到香港或者国外去看看。 相比于外边。 国内尤其是大陆的超市还是差了一些。 “这么快?是不是太急了一点,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也要准备个一年半载的吧。” 听到李洋一副马上就要开始动手准备的语气,别说何久这个二腿子,就连老成持重的毛有为都吓了一跳。 毕竟从头到尾经营一家大型的卖场可不是件小事,虽说以李洋现在的财力,在资金上基本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进货的渠道,卖场的选址,甚至是人员的培训,一系列大大小小的事情加起来,光凭他们几个,说准备个一年半载那都是少的。 李洋竟然想着马上就要着手开始干,他心里也是有点犯嘀咕。 事实上, 他还是远远低估了李洋的决心。 在2000年。 随着中国马上就要进入WTO,国内的市场很快就会迎来新一轮的爆发期。 这个爆发期会持续多久别人可能还不明白,但是李洋无疑是最清楚的。 因为国内绝大多数的零售巨头基本上都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进入行业内或者转行。 完成资金积累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这些第一批次的品牌能够得到直接跟国外品牌同台竞争的机遇。 淘不淘汰先不说。 至少,经历过这一轮冲击而且还能活下来的,基本上都能够笑到最后。 现在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老百姓压根还不知道超级市场这种概念,如果不是亲身体会的话,更不可能知道那种超大型的自主选购卖场有多大的震撼。 李洋如过不是亲身经历过,自然也不知道。 但是即使如此,他脑子里仍然隐约记得自己上辈子第一次走进家乐福时心里的那种极大震撼。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简直就颠覆了心里对以往任何关于商店和卖场的认知。 而且这种冲击力的持续性,足足可以延伸到互联网购物时代都不能完全抹灭。 当然。 第一个吃螃蟹的品牌,永远都是既得利益的最大占有者。 很多人不懂市场。 李洋其实心里很明白。 品牌这东西,就跟谈恋爱差不多,一见钟情很重要,尤其是在国人正在经历一波史无前例的经济浪潮的时候。 很多第一次走进家乐福的人,实际上在后面的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里,一直都会对家乐福这个外国品牌保持很好的印象。 对于习惯性思考的消费者而言更是如此。